共 500 篇文章
晚清以来,美国传教士、基金会、慈善机构和其他民间组织大举进入中国,以传播基督教和美国价值观为目的,怀揣所谓“拯救”中国文明的“理想”,举办医疗和教育等一些公益事业。美国政府也通过对华政策、退还庚款、门户开放、二战援助等一系列的宣传,标榜自己对华的传统“友谊”和“善意”。有学者认为,美国政府和民间沉迷于中美“特殊
2021-10-13
互动:8
摘要: 一号作战是抗战末期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略进攻。由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好转,以及日军在战略和战术上针对此次进攻实施了一系列的匿秘和欺诈措施,因此对于日军一号作战的战略目的以及战略进攻方向,应战方基本很难研判和把握。但是在战前以及双方作战过程中,国共两党以各自的战略眼光、战略智慧以及政策执行能力和贯彻机制,分别对此役作出了不
2021-10-13
互动:31
国有企业被妖魔化的原因及 “去妖魔化”的对策 摘要:如今国有企业在公众中已经形成了“腐败”、“低效”、“垄断”等以负面为主的刻板印象,国有企业已被成功妖魔化,其中商业性网络媒体在妖魔化国企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去妖魔化”从根本上说是与妖魔化国企背后的国际垄断资本进行博弈的过程,需要依靠国家
2021-10-13
互动:116
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王洪喆老师的一篇关于网络、革命与文学等相关问题的文章。王洪喆老师在本文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网络与革命以及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王老师首先从分水岭的角度切入,指出“水体”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如同河流一般由无数源头条条汇聚,最终流入一条大河。接着从河流与网络的角度深入,提出了一种有关传播、自然及理性关系的意识
2021-10-13
互动:7
在前文《重新解读近现代科学 中华系统论将以两大根系重获新生》中,曾运用直根系与测根系对我们中华文明给予了现代化阐述,前者的“直根”属于宇宙本根及其基本矛盾运动,而后者的“测根”则属于人类本根及其基本矛盾运动。就直根系而言,我们中华文明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而就测根系而言,我们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共享知识产权,其在总根上隶属于我们中华文明。对毛泽
2021-10-13
互动:17
“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研究 [摘 要]在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意识形态范畴内出现了一股“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精辟的分析,举证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流淌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因,直接指出&ldquo
2021-10-13
互动:7
【导读】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高赤字、高负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西方体制下的"福利许诺"推高了政府赤字。但本文援引、分析大量欧美国家经验证据后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民主体制对福利体系的贡献能力事实上一直在下滑,社会福利并不是形成财政高赤字的关键。自那时起,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兴趣,经济全球化加速,"金融解
2021-10-13
互动:22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便先后发表了《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和《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批判了国民党军阀的投降主义,号召工农兵劳苦群众武装起来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重要的是,在此后的十四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绝不是停留在发布“宣言”“口号”上,而是通
2021-10-12
互动:33
一、张华夏先生如是说 以统计概率为由来否定因果关系,在经济学界是相当时尚的潮流。这个潮流的源头却不在经济学,而是源自于以量子力学为依据的哲学。 有关量子力学是否颠覆了因果律,我们将在第六集(量子力学否定了因果关系吗)讨论。这里讨论一下以量子力学为依据的哲学观点。 在以量子力学为依据来否定因果关系的学者中,著名哲学家张华夏先生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在发
2021-10-12
互动:29
央行外汇储备为什么都是废纸?当然不是说外汇本身是废纸,而只是说外汇到了央行手里成了废纸。因为央行的外汇储备是阉割过的,就好比阉割过的公猪是没有交配能力的! 外汇原本只是一种普通的外国货币,一种由外国货币当局发行的与本国货币同等功能的普通货币。该外汇货币无论由出口创汇入境还是由外方人员直接带入,最初都是正常的货币。虽然受限于法规和实际可操性不能在本国商品市
2021-10-12
互动:22
什么是外汇储备?我们讲这个问题之前先不要理会现实的人行(央行)的所谓外汇储备概念,个中缘由些许复杂,我们要一步步说明。 仅就外汇储备概念本身而言,所谓外汇,其实就是外国货币而已,其具体包括现钞和汇票不影响外币的基本定义。所谓外汇储备,通俗讲其实就是外币形式的存款,跟我们日常的货币存款就是本外币之分罢了! 无论外汇储备也好,货币存款也罢,都暗含一种商业化合作关系。以我
2021-10-11
互动:214
“大国协调”如何塑造 辛亥革命中的“大妥协”? 文 | 章永乐 引言 辛亥革命中的“大妥协”何以可能?是因为南北双方具有高度的“妥协精神”和“政治德性”吗?本文引入内外关系视角,指出英、法、德、美、日、俄六大列强在1911-12年的“大国协调”,对辛亥革命的路径产生显著的塑造作用。六大列强相互牵制
2021-10-11
互动:30
导 语 本文梳理了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30余年历史,以“公共性”和“经营性”两方面的强弱界定了具有集体性的农民合作组织形式,辨析了“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社区合作经济”等相关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出在行政化集体经济(公社集体经济)和公司制或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社区性、综合性
2021-10-11
互动:15
导言 近年来,随着美国抛出“印太战略”、重塑印太军事布局,印度洋成为国际地缘政治的新热点。作者认为,印度洋是世界海权的中心,是西方海权国家意欲绝对控制的海域。对于中国而言,要充分发挥传统的陆权优势和独特的海权优势,一方面把经营大西部作为对内稳定华中地区和对外谋划印度洋的战略基地,另一方面有必要根据印度洋的地缘政治新特点,将以印度为中心、面向印度洋的
2021-10-11
互动:72
内容提要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后,中共中央确立向南发展的战略,意图是在湘粤边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通华北、华中和华南的战略通道,并决定由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主力南下执行这一战略。三五九旅南征任务第一步是护送干部到鄂豫边的新四军第五师,第二步是建立湘粤边根据地。三五九旅到达湘粤边地区时,日本宣布投降,失去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条件。中共
2021-10-11
互动:27